什么是基数与基期?
解读:基数是用作对比基础的数值。例如,以我国人口总数作基数,就有了人均GDP、人均可耕地面积、人均水资源等数据。基期是比较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数列时选定的对照时期;被确定的“基础”时间、“基础”时段可以是某一年、某一月和某一天,也可以是若干年的数据。
确定某个数据为基数,或确定某个时刻、某个时段为基期,能恰当表现数据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趋势。 比如2012年2月份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1 月份相比,环比下降0.1%;与2011年2月份相比, 同比上涨3.2%。再比如,为了提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查中规格品的可比性,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指数进行五年一次的例行基期更换,从2011年1月起,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开始计算以2010年为对比基期的价格指数序列。
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因没有弄清楚基数和基期的概念而导致的错误结论。比如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,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一路下滑,至11月份跌落到谷底5.4%;到了2009年11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.2%如果忽视对比的基期是5.4%这一谷底,只看到19.2%这一增速,大家会得出当时经济增速偏快的结论。
关于基期,统计领域还有特殊的春节因素现象:在春节期间,社会经济活动会发生变化,对社会经济指标产生较大的影响。由于每年春节的日期并不固定,多数在2月份,少数在1月份,有的其至横跨两个月份,往往会造成1、2月份各主要指标的波动幅度较大。为应对这种情况,我国在实际统计中,往往统一比较 1 -2月份总体水平,这样能避开1、2月份春节日期变动引起的数据波动。